大漠孤煙、落日低垂、陣陣風鳴回蕩耳邊......3月29日,在廣州勵豐文化科技產業園內,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一眾會員置身文旅元宇宙,在裸眼3D和全景多聲道音響等技術支持下,來了一次沉浸式古詩詞文化體驗之旅。
3月29日,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簡稱“產業促進會”)2023年會員大會在廣州勵豐文化科技產業園召開。經過3年發展,產業促進會的會員數量已達144家,是剛成立時的3倍,覆蓋南方傳媒、騰訊、勵豐文化、凡拓數創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省直文化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觀察發現,在一眾會員單位的發展藍圖中,人工智能、裸眼3D等數字科技元素并不鮮見。作為數字經濟大省,廣東正逐步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數字文化品牌。
“我們正處于數字文化‘風口’!睆V州凡拓數字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凡拓數創”)副總裁、事業部總經理王筠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隨著數字技術發展和廣泛應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正迎來新的機遇。
“數字+文化”成共性趨勢
2023年,人工智能是當之無愧的“頂流”。年初ChatGPT火爆“出圈”,百度緊隨其后推出文心一言,人工智能技術迎來新的發展里程。
文化創意產業對前沿技術的探索也相當敏銳。王筠表示,凡拓數創已成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態合作伙伴,后續凡拓數創研發的“文博虛擬數智人”將通過百度智能云全面體驗并接入文心一言的能力,實現智能對話和個性化表達,在博物館等場景中,更好滿足公眾服務的交互需求。
作為國內數字創意領軍企業,虛擬數智人是凡拓數創的核心產品之一。
“我們從2019年開始率先布局自研虛擬數智人,具備數字人建模、動捕驅動以及實時渲染、AI交互等核心技術,能夠為客戶提供從0到1的全鏈條服務,包括IP設計、三維建模、骨骼綁定、動作采集、渲染集成、IP運營等!蓖躞薇硎,目前凡拓數創已成功打造廣州版本館數智人“沁沁”、中國國家博物館數智人員工“艾雯雯”等一眾虛擬形象。
凡拓數創也是此次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的新增會員單位,與其同期入會的企業共有21家。在文化業務布局上,不少企業都呈現“數字+文化”融合發展趨勢。
“廣深所在的珠三角地區現代產業特征突出,集聚并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強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上市公司,圍繞虛擬現實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突破,凸顯出科技與非遺傳承、文博文創、紅色旅游等融合發展的新趨勢!蓖躞拗毖,區別于北京的歷史古城與上海的國際都市背景,珠三角地區的文化產業更強調與科技融合發展。
2021年,廣東省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實現增加值1351億元,同比增長5.1%。廣東數字出版產值超2300億元,動漫產值超600億元,均居全國首位。
“各行業已充分意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趨勢,在供需融合的創新發展期,數字孿生、大數據、人工智能、BIM+GIS等數字技術也擁有了更加豐富的實踐場景!蓖躞薇硎,未來凡拓數創將通過人機交互、裸眼3D、全息成像、體感聯動、VR/AR、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融合應用,聚焦建設“嶺南數字版本”“粵劇藝術數字化”等數字文化體系,打造自信繁榮的嶺南數字文化。
多措并舉打響數字文化品牌
通過與科技深度融合,數字創意、網絡視聽、網絡娛樂、電子競技、線上演播等新興文化業態“異軍突起”,正逐步成為廣東文化產業的新引擎。
《2023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工作任務分工方案》即明確,要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包括啟動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華南區域中心等數字化項目建設。培育一批文旅數字化示范項目和文旅消費新業態熱門場景;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智慧圖書館、美術館和數字文化館建設;加強數字資源建設、數字化產品供給;打造“云劇廣東”“廣東美術云展覽”等線上演藝展覽品牌。
“粵港澳大灣區在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開放化、國際化、現代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措施,這有利于激活企業創新創造活力,為公司發展創造了生機勃發的數字文化市場環境!蓖躞拗毖,面對數字文化“風口”,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凡拓數創持續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盡快實現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提供助力。
據悉,目前廣東文化產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覆蓋9大類146個行業門類,其中7大類增加值占全國比重超過10%。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廣東全省GDP比重達5.59%,占全國總量的13.8%,連續18年居全國首位。
在此次會員大會上,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也與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澳門文教出版協會等4家單位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專業委員會、鐘表珠寶文化專業委員會2個專業委員會,推動各地區、各企業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加強行業交流合作,促進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圈。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會長王桂科表示,今后一段時期產業促進會將重點建立常態化產業服務和產業銜接機制,在大灣區建設藍圖中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推動文化創意企業不斷提質增效。
(信息來源:21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