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民銀行可以考慮借鑒‘碳減排支持工具’的經驗,設立‘轉型金融支持工具’,為符合要求的轉型活動提供低成本的融資!2023年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期間,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主持了“碳中和:困局與破局”研討會,就我國和全球各國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以及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的應對措施進行深入研討。
馬駿還透露,今年6月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將推出的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正式版本。部分國家和地區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始執行這些標準,強制披露范圍也將擴大。具體而言,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的信息將覆蓋范圍一、范圍二,經過一段過渡期之后,還要披露范圍三。
馬駿在開場致辭中指出,從全球范圍來看,碳中和進程面臨著四大挑戰:一是碳中和作為各國政府的一個長期目標,與許多短中期政策考量(如能源安全、防通脹、穩就業和防疫)之間發生了沖突。要緩解這些沖突,各國應該合理設定短中長期的碳減排目標和把握好政策力度;二是在推動碳中和的許多政策工具之間,尤其是在碳市場和碳稅這類價格工具和許多非價格工具(如行業性的減排目標和激勵措施)之間如何找到最佳組合和進行協調,仍然是個難題;三是綠色金融尚未有效支持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未來需要建立一個能夠動員大量社會資本參與轉型金融框架;四是多數高碳企業有意愿,但還不知道如何向低碳轉型,包括確定合適的減碳技術、科學設定碳減排目標、進行碳核算和披露、使用轉型金融工具等。
央行召開2022年研究工作電視會議提出,要以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為主線,繼續深化轉型金融研究,實現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的有序有效銜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
2022年11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批準《G20轉型金融框架》,首次就發展轉型金融形成國際共識。
“轉型金融首先要明確概念,制定標準,完善配套措施!痹诒敬尾椪搲,宣昌能介紹,2022年“G20轉型金融框架”提供了重要參考,人民銀行對轉型金融進行了初步界定,明確其所支持的經濟活動或者企業有四個特征,一是對減緩氣候變化有顯著的貢獻,對生態保護等環境目標無重大損害;二是符合雙碳目標和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三是能效水平要達到標桿水平和先進水平;四是對轉型可能產生的社會經濟影響要有預判和預案。
(信息來源:21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