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全年數據,并公布了《2022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下稱“報告”)。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 4019億美元,較 2021年增長14%,與歷史峰值基本持平,與同期 GDP之比為 2.2%,繼續處于合理均衡區間;其中,貨物貿易順差較 2021年增長 19%,體現了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以及出口新動能的快速成長;服務貿易逆差收窄 9%,主要是新興生產性服務貿易收入增長。
《報告》稱,我國經常賬戶運行穩健主要得益于兩方面因素。一是貨物貿易方面,國內產業鏈供應鏈仍具備較強優勢和韌性,制造業持續轉型升級,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蓬勃發展,新的貿易增長點不斷涌現,同時我國貿易伙伴日趨多元化,貨物貿易增長有力。二是服務貿易方面,計算機信息服務、知識產權、商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貿易收入增長較快,留學等旅行支出有所增加,但仍明顯低于疫情前水平。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2 年我國經常項目數據表現亮眼得益于貨物貿易,全年貨物貿易順差 6686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這體現了在去年國際形勢復雜升級的大環境下,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運行穩健優良,表現出了較強優勢和韌性;且在RCEP 等政策支持下,我國貿易伙伴多元共進、遍布全球,為我國外貿增長和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
此外,在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多個經常賬戶順差國出現順差規模的較大波動,2022年前三季度,德、日、韓等國經常賬戶順差較 2021年分別同比下降了57%、53%和 60%。相比之下,我國經常賬戶順差延續了穩健增長,體現了我國穩固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優良的貿易結構在全球都具有特色優勢。
短期跨境資金流出不改總體均衡格局
數據還顯示,2022年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3113億美元,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110億美元,與經常賬戶順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
吳丹表示,2022 年國際形勢錯綜復雜,歐美等發達國家通脹壓力攀升,發達經濟體央行為了對抗通脹啟動“加息潮”,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短期跨境資金大量流向美國。在此背景下,我國非儲備金融賬戶出現逆差2110億美元,其中一是直接投資延續了305億美元順差,雖然較2021年有所下降,但總體延續了平穩態勢;二是證券投資項逆差較大,逆差2811億美元。主要原因是美元強勢行情和中美利差出現倒掛,吸引大量出于套利或自保等為目的的短期跨境資金流出。
外匯局披露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證券投資逆差 2811億美元,四個季度逆差分別為796億、783億、1040億和 193億美元!秷蟾妗贩Q,受高通脹影響,2022年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緊縮,美元匯率、利率上漲使得全球股市和債市大幅下跌,跨境證券投資萎縮,境外對我國證券市場投資亦跟隨全球趨勢進行調整。
不過,《報告》也指出,2022年底,隨著外部環境趨穩和國內經濟穩步恢復,境外投資者恢復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參與境內證券市場保持活躍。從整體看,短期市場波動形成的證券投資凈流出沒有改變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的格局。
此外,步入2023年,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和經濟顯著回暖,我國短期跨境資金已顯著回流。2023年1-2月,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1511.9億元,其中1月份凈流入超過1400億元,創單月最高記錄。
國內企業套保率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2022年人民幣匯率在全球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2022年,美元指數大幅上漲,發達和新興經濟體非美元貨幣普遍下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8.5%,人民幣對歐元、日元、英鎊3種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匯率中間價分別貶值2.7%、升值5.8%、升值2.5%,人民幣整體表現穩健。
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穩定性更高。2022 年,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略有貶值。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2022年末 CFETS 人民幣匯率指數為 98.67,較2021 年末貶值3.7%;參考BIS貨幣籃子和 SDR 貨幣籃子計算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為103.67 和96.08,較 2021 年末分別貶值 2.8%和 4.3%。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2022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貶值 2.9%。
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情況倍受關注的2022年,我國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意識也在持續增強。國內企業積極利用外匯衍生品規避匯率風險,2022 年,企業利用遠期、期權等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的規模達1.3 萬億美元,較 2021年增長 15%,企業套保率較2021年提高2.4個百分點至 24%。
展望2023年,外匯管理部門將繼續完善市場化和逆周期調節機制,穩妥應對外部沖擊挑戰,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和跨境資金均衡流動。
一是強化外匯形勢監測分析。跟蹤監測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發展演變,及時評估對我國國際收支和外匯市場的影響,前瞻性做好分析研判。
二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穩定市場預期。
三是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監管。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逆周期調節跨境資金流動;加快建立實質真實、方式多元、盡職免責、安全高效的真實性管理機制,加強非現場能力建設,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維護市場健康良性秩序。
四是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推進專業化投資能力建設、科技化運營能力建設、市場化機構治理能力建設,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信息來源:21經濟網)